產後的乳房漲痛,通常發生在生產後兩週左右,在哺乳婦女的發生率約三~五﹪,依程度可分為三級:即乳汁滯留、非感染性發炎、 和急性感染性乳房炎。
  乳汁滯留通常因乳汁充盈卻未順利排出,乳房呈現紅、腫,觸摸乳房會有溫熱和結節狀感覺,婦女除感脹痛外常有輕微發燒,檢驗乳汁 中白血球,每西西含量 <106, 而細菌則每西西<103 菌落,如能適時使積乳排出,症狀通常僅維持數天。 如乳汁滯留持續未排出,便會變為非感染性發炎,此時婦女乳房會有紅、腫、熱、痛、壓痛和輕度發燒,適當處理後維持五~六天可自 然痊癒。
  如乳汁滯留和炎性反應不即刻處理,因嬰兒口中難免有細菌,會在吸吮時進入乳房,便會變成急性乳腺炎,此時乳房有嚴重紅、腫、熱 、痛和壓痛,亦可能有肌肉酸痛、發冷和發燒(>38℃),嚴重時變成乳房膿腫。 乳汁滯留係因乳塊堵塞乳管,主要由於每次哺乳時,乳汁沒有完全排空和哺乳的次數不足所造成。尤其是哺乳方法不對,嬰兒未能利用 牙床壓縮乳管膨脹囊,而僅吸吮乳頭,或因母親疲勞,哺餵時姿勢不對,使乳頭向下拉,均會造成乳頭微小裂傷,則母親皮膚及嬰兒口 腔之正常細菌得以經小裂縫進入乳房組織,使非感染性發炎或感染性發炎。疲勞和壓力,同時會影響母親免疫系統,減低感染的抵抗力 。
  另外,嬰兒長牙齒,不當使用吸奶器,奶罩和衣服太緊,不當使用乳膏,及突然改變餵奶的次數和時間,均被認為容易發生乳頭受傷, 宜避免之。
  乳頭常會有微小裂縫,而母親表皮則有正常的細菌,包括金黃葡萄球菌和鏈球菌,和嬰兒的口腔,亦會有致病的細菌存在,甚至黴菌和 結核菌,偶亦會造成乳房炎的致病源。
  當哺乳的母親因乳房腫脹求診時,除由外觀判斷其發炎程度,觸診,有助了解膿瘍形成的可能,並應將乳頭經優碘清洗後,擠出乳汁, 作白血球檢查和細菌的培養。對復發性乳房炎,需以超音波檢查,排除發炎性乳癌和乳管囊腫 (galactocele) 的可能性。 不論是乳汁滯留,非感染性發炎或輕度感染性發炎,都可繼續哺乳,因這些細菌並不危害嬰兒正常的消化系統,且乳汁排空有助控制乳 房炎。局部可以溫、濕毛巾敷潤,母親則宜增加休息和補充水分,減少食用鹽分,以止痛藥止痛、消炎和去燒。根據研究,母奶含細菌 每西西在106-109菌落間,嬰兒不會致病。故乳房發炎時原則上應繼續哺乳,直至發炎痊癒,反而在嬰兒拒絕食用發炎母乳時,會使乳房 炎病情加重,此時則必須想辦法將母乳擠出。當乳房炎已形成膿瘍,則需以抽吸、切開引流和抗生素來治療。早期診斷乳汁滯留,儘早 作排空處理,是預防乳房腫脹最好的方法。 不管對早產兒或新生兒而言~
哺餵母乳對嬰兒的好處有:  
(1). 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。  
(2).得到較好的營養。  
(3).減少過敏的產生。  
(4).減少腸胃機能的障礙。  
(5).有較好的頷骨及嘴的發育。
對母親的好處:  
(1).促進子宮收縮減少惡露。  
(2).產後體重恢復較快。  
(3).增進母子親情。  
(4).最自然的避孕方法。  
(5).減少乳癌的發生。

母乳哺餵諮詢專線07-7862688轉2011、8020

 

http://www.patientsafety.mohw.gov.twhttp://www.patientsafety.mohw.gov.twhttp://www.patientsafety.mohw.gov.twhttp://www.patientsafety.mohw.gov.tw